close

我好喜歡文中楊教授怎麼談到她對生命看法的不同轉折,而且那些轉折如何帶著她做了選擇的故事。

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從「腦」到「心」的過程,並且願意相信心的帶領,來調整自己的方向。心有戚戚焉啊~~

而且,原來聽得到蛙鳴是這麼幸福的一件事,謝謝山上每晚陪我睡覺的青蛙同胞們

本文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第432期。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84&ClassType=1&CommId=1285

打造蛙類天堂的青蛙公主

■ 李宜紋

「青蛙的手黏黏的,一黏就黏了我20多年!」一個被青蛙黏住的女生,一個常保赤子之心的研究所教授,這位外號「青蛙公主」的楊懿如教授,只要一談到青蛙,馬上一改課堂上嚴肅專業的形象,笑容不斷、開心的說著她與青蛙的種種故事,對楊懿如而言,青蛙不只是一種動物,而是她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

聊到青蛙,楊懿如可以立刻說出牠們的愛恨情仇,她與當醫生的先生假日的活動除了青蛙推廣活動外,就是找青蛙、拍青蛙,她笑說:「我可是最棒的青蛙打光師!」而一般人耳中平淡無奇的「呱…呱…呱…」楊懿如可以不假思索的學出叫聲中的情緒變化,「ㄍㄡㄍ一 ㄍㄡㄍ一……」是澤蛙求偶的叫聲,如果出現競爭者,雄蛙叫聲就會變換成「ㄍㄡ… ㄍㄡ…ㄍㄡㄍㄡ…」或是「ㄍ一ㄍ一ㄍㄡㄍㄡ……」感覺似乎青蛙就在採訪現場與楊懿如共鳴,在她心中,青蛙就是如此簡單、純樸的生物,值得她用一輩子來保育、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開啟尊重生命的契機

1983年,楊懿如與青蛙因學術研究結下不解之緣,她的博碩士論文都是以台北樹蛙為主題,深入觀察台北樹蛙的生態、研究族群間的基因差異等專業領域,每個禮拜都要到大屯山上的觀察站與青蛙相處,也常因利於觀察、紀錄而剪青蛙的腳趾,在牠們腰部綁號碼牌,在當時只覺得理所當然,研究就是如此。直到有一次,楊懿如正在帶賞蛙活動時,她將青蛙抓起來讓小朋友看,一位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傳來:「牠會不會痛啊?」那一瞬間楊懿如受到極大的震撼,「原來我正在作小朋友的負面教材!」其實在小女孩之前,她也曾聽過其他小朋友問同樣的問題,但就在這一次她深刻的被震醒。

從此之後,她反省到自己以前雖然很喜歡青蛙,但還是把牠當成研究工具,並沒有給予青蛙平等的尊重,「小女孩是我的老師!」楊懿如感激的說著,也是這次的契機讓她從一位研究者開始逐漸轉變為推廣教育者,體認到尊重生命、萬物平等之後,青蛙真正進入楊懿如的生命中,「研究領域不缺我一個,但藉由我會說故事、富感染力的特質,我應該做推廣,讓更多人喜愛青蛙,進而保護整個生態環境。」

從研究至今的轉變歷程中,楊懿如認知到若先有情感的覺醒,自然就有動力想瞭解知識層面,每次在野外帶活動時,楊懿如總是自己先找出青蛙與小朋友認識,接著教導尋找的方法,讓小朋友自己去找出青蛙,當他們興奮的找到青蛙時,就會很想知道青蛙的一切,「為什麼青蛙身上都濕濕的?」「因為牠們直接從皮膚吸收水分啊!」當小朋友真正打從心底與青蛙有情感的連結,知識才會內化成為他們的一部份,進而想要採取行動保護牠,生態保育觀念自然的在下一代扎根。

在每次的野外解說活動,楊懿如會把樹蛙的腳趾吸盤放在小朋友的手上,讓他們開心的與青蛙親近,抓青蛙時,她都會跟小朋友說「我們來請牠跟大家作朋友」,無形中讓師生、家長學習對萬物的尊重;而介紹青蛙類的蟾蜍時,她會用行動打破刻板印象,將一般人害怕厭惡的蟾蜍像寶貝般捧在手上,跟小朋友說:「你們看,牠沒有牙齒,是『無齒』之徒哦!」再找一個膽大的小朋友來抱蟾蜍,只要有一個人抱,其他人就會想要親近牠。楊懿如認為不能對動物有分別心,一般人都因為有毒、看起來噁心等誤解而討厭蟾蜍,其實牠們是無害且有益的動物,只要能認同每一個物種在生物界扮演的角色,自然就會喜愛世間萬物,她說:「我不是教導,而是帶領大家一起和青蛙作朋友」;然而楊懿如對生命的尊重,也是經歷一次震撼教育才逐漸體悟出來。

在與小朋友的互動中,他們總好奇為什麼楊老師可以很快就找到青蛙?這時楊懿如會告訴小朋友,「現在開始,你要把自己當成一隻青蛙,想想看青蛙會不會喜歡在乾乾的地上?還是喜歡躲在濕潤的地方?聽聽青蛙同伴的叫聲,慢慢找到牠們的位置。」因為瞭解青蛙及其生態,楊懿如說青蛙是環境的指標,因為牠們只要有乾淨的水、泥土、蟲、草和遮蔭的樹就能活下去,此外,青蛙用皮膚呼吸,若環境有污染立刻反映在青蛙的健康上,因此,若一個地方聽不到蛙鳴,表示環境已經遭到破壞,如果能夠用青蛙的眼光看世界,就會知道青蛙要的其實很簡單,不要水泥不要農藥,而是回復原始的棲地環境。

保護家園,再累也不苦

早年觀察青蛙的生態,楊懿如常常在下雨、寒冷的晚上進行研究、紀錄,也要長期背負重物、蹲著身軀,現在的她其實留有背痛、關節發炎等後遺症,且野外調查不分天氣好壞都要前往,常常會因山區風大而頭痛感冒,許多朋友都說,太辛苦了!但楊懿如認為得到的比辛苦的部分還多,在與青蛙的互動中,她因為瞭解青蛙而真正把牠們當成朋友,每次颱風等天災過後,她都會和先生一起看訪青蛙朋友們是否安全無虞,她說,保護青蛙對她而言就像關切老朋友一樣自然、心甘情願,再累也不覺得苦!

曾經,有國小師生到楊懿如的青蛙學堂網站留言,因為學校附近的工地即將動工,他們不知如何幫助工地裡的中國樹蟾?雖然無法到達現場,她透過網路教導師生自己動手幫中國樹蟾搬家,也成功的保育牠們的生命。但也有人因為她無法親自指導而懷疑楊懿如對青蛙的用心,當時她心裡十分挫折,「為何我付出這麼多,還會被責怪?」

後來,她選擇回到原點,思索自己為何要推廣青蛙保育?釐清自己是否沉溺在生態保育名人的光環中,最後她告訴自己「就算沒有人注意,我還是會繼續推廣。」也是如此一次次衝擊、一次次反省,她將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的職位卸下,如今選擇到培育教師人才的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擔任副教授,徹底確立人生跑道,「我想應先要改變老師,才能影響孩子與世界!」楊懿如肯定地說。

尊重生命的覺醒、回到原點的反省,都是楊懿如與大自然、青蛙相處後的學習與回饋,不論同個地點、同隻青蛙看過多少次,對她而言都是一樣可愛、都是全新的開始,「大自然的每一刻都是驚喜!」從青蛙身上楊懿如學會真誠的依著時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大自然則讓她學習謙卑,更學會「把自己看小,把萬物看大」,人只是生存在地球180萬種生物其中之一,萬物生來平等,人類沒有理由自私的掌控一切,她再次強調,若能用青蛙的眼光看世界,人類就不會破壞環境,也就不需要保育任何物種,「我以最熟悉的青蛙朋友,帶領下一代學習尊重生命的觀念,只要大家學會尊重,生態保育就有機會與希望!」讓後代以萬物為師,與大地和諧共存。

在夜晚的大自然中,每種夜行生物都有活動的舞台,構成豐富而充滿生機的大地,想想如果少了青蛙的鳴唱,將是多麼的孤寂!楊懿如說,「有了蛙鳴的唱合,單調的流水聲也帶有歡愉的氣氛。」在楊老師嬌小的身軀中,蘊藏著對青蛙的熱愛、對生態保育的堅持,化為一股源源不絕的動力,期待著有一天在台灣的土地上到處都能聽見蛙鳴!

 

【楊懿如的保育宣言】

青蛙是一群憨厚、可愛的生物,牠們不會做假,很真實的在大地生存著,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設身處地,以青蛙的眼光看世界,就會清楚萬物需要的環境,而青蛙要的其實也是人所需要的,沒有乾淨的水、綠地,人也是會生病。因此,只要以同理心尊重萬物的生命,生態保育的觀念就能自然落實在每個角落!

【愛蛙守則】

在楊懿如的書中及網站內,都會宣導愛護青蛙的簡單守則,希望大家都能和青蛙做好朋友。

  1. 多認識牠們,找找看住家周圍有哪些蛙類?
  2. 聆聽蛙鳴,感覺牠們的喜怒哀樂。
  3. 告訴朋友你喜歡蛙類,並鼓勵他們一起幫助蛙類。
  4. 保存住家周圍的溼地。
  5. 多種樹,保存綠地與森林。
  6. 師法自然,減少水泥化。
  7. 不捕抓或戲弄蛙類。
  8. 不購買任何蛙類。
  9. 不吃蛙肉。
  10. 不用農藥或殺蟲劑。

楊懿如(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青蛙學堂:http://www.froghome.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